眼下,中美貿易戰各項增稅清單已出臺,雙方“貿易戰武器”輪番登臺亮相,形勢下看來,貿易戰是不可避免了。我們農業人關心的是:這次貿易戰對我們會有什么影響?
國內養豬行業迎利好
目前,中國國內的平均豬價約在5.2元/斤左右,已經進入虧損期,每頭豬虧損超過100元。這樣的一個價格,除了副產品以外,其實,豬肉進口的動力幾乎已經沒有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國,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向中國出口約30.9萬噸豬肉,占據美國豬肉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
查閱中國上周公布的回應性征稅清單發現,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制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隨著中國國內養豬業的擴大以及豬肉價格下跌,中國對豬肉的海外進口需求在最近幾個月內大幅下滑,中國市場有信心將自給自足。
簡單地說,少了外來豬肉的沖擊,有利于國內養豬行業回暖。
大豆迎來階段性利好
2017年全球生產約3.5億噸大豆,美國和巴西各1.1-1.2億噸。2017年我國自產大豆1489萬噸,進口大豆9554萬噸,占全球進口量的64%
2017年我國進口的大豆中,來自巴西5093萬噸,占53.3%,來自美國3290萬噸,占34.4%。
美國的大豆出口一半以上出口到中國,如若貿易戰持續下去,美國大豆出口中國勢必增稅在望。國內相關大豆加工企業和經銷商,短期內有可能囤積大豆,以應對將來的風險預期。大家都在搶大豆,將大幅拉動大豆和豆粕價格,將對國內種植大豆的農業人有利。
市場的恐慌,帶來的或許是短期內美國更大規模的大豆出口到中國。假如,貿易戰在中國、巴西農民大幅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后不打了,全球大豆價格必將應聲下跌,未來大豆行情存在一定的反轉風險。總體而言,短期內我國大豆行業迎來利好。
玉米行業有望迎來利好
玉米和大豆是飼料制作的兩種重要原材料,如今,大豆期貨價格暴漲,現貨價格雖然影響有限,但貿易戰的發展形勢直接影響了飼料原材料的價格。
玉米、大豆互為飼料原材料替代品,如果大豆未來價格大幅上漲,將間接拉動玉米需求。
觀 點
貿易戰我們不怕,這是我們農業人發展的機會。
借鄉村振興政策之力和市場的機遇,順勢而為,調整結構,優化產能,提質增效,在適合規模化的土地上發展規模農業和現代農業,推進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打造現代型農業生態圈。
文章作者:小坤
微信號:健坤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