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
時隔多日,我們又見面了。闊別重逢,小坤期待的依舊是你的笑容。
這幾天,小坤與大家一道為低溫天氣發愁。
昨天,農業部、農業廳、農業局多個政府部門發布防范農業低溫災害天氣公告,以及防范措施。
今天,小坤特意查了一下數據:廣東省,2014年年初受低溫災害天氣影響,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1.11萬畝,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預計2000萬元,受災的作物主要是蔬菜、玉米、馬鈴薯等(信息來源:人民網)。往后幾年年初,低溫災害天氣仍不間斷對廣東省農業有負面影響。
隨后,小坤打開健坤農語云平臺查看了一下今天廣州某個種植基地智慧農業溫室大棚的溫度情況。
打開智慧農業大棚界面,終端監測到的現場種植溫度達23.1℃,處于農產品最佳的生長范圍(白天20~30℃)!
然而,廣州戶外的溫度低于10℃,戶外農產品生長速度緩慢,智慧農業溫室大棚的農產品已經“贏在起跑線”。
廣東的最冷的區域位于粵西粵北,我們再來看看粵北某基地的情況。戶外監測溫度是5℃,大部分農產品接近停止生長,有受災危險。
我們再打開手機農語云平臺,找到梅州某個種植基地,看看智慧農業溫室大棚的溫度情況。
沒看錯,16.2℃!農產品生長速度接近正常水平,而戶外的農產品已經在考慮搶收、防低溫災害。
低溫、寒風、霜凍等災害天氣,嚴重影響了傳統的農業種植;擁抱智慧農業,實施現代化農業種植的農業人,在這些災害天氣面前卻可以高枕無憂。科技改變生活,智慧農業值得我們每一個農業人的期待。
以下獻上傳統農業種植,預防低溫災害天氣的方法,希望對圈內的農業朋友有所幫助。
如何提高蔬菜苗抗寒抗凍的能力呢?
(1)種子低溫處理,增加抗寒性
A.低溫處理。常用于瓜類及茄果類蔬菜。方法是:把泡脹后將要發芽的種子放在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冷凍1-2天,然后播種,可促進發芽,增強秧苗抗寒性。
B.變溫處理。把將要發芽的蔬菜種子,每天在1-5攝氏度的較低溫度下放置12-18小時,接著轉移到18-22攝氏度的較高溫度下放置12-6小時,如此反復數日,能顯著提高蔬菜秧苗的抗寒力,并加快其生長發育速度。
(2)施肥培土,提高土溫。利用晴天,用牛、豬糞或堆肥等暖性肥施于蔬菜根際處,即可提高土溫2--3℃。同時,在封凍前結合中耕,把鋤碎的泥土培于蔬菜根際處,既可疏松土壤,又能直接保護根系,中耕深度以7厘米--10厘米為宜。
(3)清理溝廂,預防漬害。對水漬低洼的菜地,要保證溝溝暢通。雨雪天后,要及時清除積雪,清理溝廂,排除積水,防止融化時吸收大量熱量而降低溫度,以提高根系活力。
(4)控氮撒灰,提高抗寒能力。在低溫凍害來臨前,在蔬菜地面上撒一層草木灰,即能防寒防凍,又能增加養分,還對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腐病有較好的防效。
(5)設置風障,阻擋冷風。在菜地北面用作物秸稈等編成1—1.5米高的擋風屏障,以防寒風直接侵襲蔬菜,減輕凍害。也可以考慮在種植地上直接覆蓋作物秸稈。
文章編輯:健坤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