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欧美激情伊人-国产高清视频免费-国产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粵啟動農業領域“十大工程五大體系”

來源: 瀏覽次數: 2013-01-01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 確保農業生產穩定

  農業乃百業之基。黨的十八大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并明確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2012年,我省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供應充足,農民持續增收,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為全省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3年,我省將繼續強化“三農”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創新現代農業經營體制,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確保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2013年起,我省將按照種業帶農、產業興農、科技強農、流通旺農、生態健農的思路,全面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強省建設,重點啟動構建“十大工程、五大體系”,為率先建成小康社會夯實牢固基礎。

  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

  我省堅持把穩定農業生產、保障市場供給作為重中之重謀劃好、發展好,進一步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負責制,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農資綜合補貼、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33.71億元,各項補貼資金下達早、落實快、數量增。省政府獎勵15個農業生產先進縣各400萬元,出臺了糧食高產創建、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等扶持政策,調動了地方和農民重農抓生產的積極性。

  加強重點生產基地建設。落實產糧大縣建設和糧食發展專項資金,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84個農業縣開展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縣活動,建設萬畝高產示范片230個,創建面積300多萬畝。全省創建了51個園藝標準園,擴大實施“一鄉一品”項目,示范帶動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加強對300家重點生豬養殖場的扶持,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創建了49家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數量居全國前列。

  強化農業生產服務保障。全省農業生產部署早、措施實、力度大,農資供應充足,農機服務、技術指導到位,救災復產迅速有力,保障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

  2013年,我省將大力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生產由“靠天吃飯”向依靠科技轉變、農業經營由小型分散向適度規模轉變,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供給能力。

  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

  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既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明確要求,也是我省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全省有農業龍頭企業2500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354家(含國家級龍頭企業56家)。2012年預計全省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2200億元,實現利潤150億元。全省2500家龍頭企業中,銷售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超過310家。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400多萬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帶動農戶300多萬戶,戶均增收4000多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規模擴大,實力提升,服務能力增強,帶動農民增收效果明顯。全省合作社總量達到14657家,比2011年底增加4587家,合作社社員的產品效益普遍比非社員高20%以上。

  2012年,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支持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現代農業強省建設。

  我省將認真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四大經營主體”,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專業鎮村、農產品商品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四大發展載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重點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力爭今年全省合作社總量比去年翻一番,農戶入社率達15%以上,基本實現各類農產品品品建社,主導產業業業建社,產業基地處處建社,示范園區園園建社,有農鄉村村村建社,龍頭企業企企聯社。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科技引領、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產出,集中力量建設集農業生產、科技、生態旅游、加工物流、產業化經營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樣板。

  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農業科技貢獻率已由2007年的不足53%提高到58%,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2012年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意見》,落實農業部、省政府共建廣東現代農業科技強省合作備忘錄,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出臺了水稻、生豬、嶺南水果、花卉和特色蔬菜等5個產業發展規劃。實施超級稻示范工程,示范面積850萬畝。扎實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全省116個改革縣全部通過省政府的檢查驗收。

  開展新一輪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省政府決定“十二五”期間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1510萬畝,其中2012年建設468萬畝,省財政統籌安排了190億元建設資金;深入實施“沃土工程”,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現全覆蓋。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啟動建設首批15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新增10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縣。預計全省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

  新時期我省將大力加強農業科技設施裝備建設,加快培養現代新型農民。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組織開展農業重大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建設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抓好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推進科技下鄉進村入戶,促進農業科技普及應用。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建設示范,提高現代農業生產設施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展精準農業。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實施農業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業創業培訓和農業專項技術培訓,培養一批農業種養能手、農業科技帶頭人、農業企業帶頭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農業經紀人等實用人才,培育現代職業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數字看成績】

  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

  2012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紛呈。預計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4692億元,農業增加值2873億元,比上年(下同)分別增長3.8%和3.9%。主要亮點:一是糧食生產實現“四連增”。預計糧食總產量達到1396萬噸,實現連續第四年增產。二是其他重要農產品普遍增產。預計蔬菜產量2973萬噸,增長4.3%;水果產量1262萬噸,增長4.8%,肉類總產量443萬噸,增長2.0%。三是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預計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0542元,增長12.5%,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3%,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83:1。四是農產品出口保持增勢。全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13.3億美元,增長12.5%,其中農產品出口75.1億美元,增長7.7%。

  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打兩建”重大部署,深入開展農產品和農資產品打假專項行動。全省共立案查處7897宗涉農案件,總涉案貨值1.37億元,搗毀制假售假窩點783個,查處大案要案464宗。開展了農資行業市場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加強執法監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狀況良好,蔬菜、畜禽產品、生鮮乳合格率分別為96.9%、99.7%、100%。

  農業會展和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成功舉辦第四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2012年廣東種業博覽會和養豬產業博覽會,組團參加了第二十三屆香港美食博覽會、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充分展現了廣東農業品牌形象,擴大了廣東農業的影響。

  【展望新征程】

  “十大工程、五大體系” 打造現代農業強省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省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一條道路,圍繞兩大目標,夯實三個基礎,確立四大戰略定位。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道路。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互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圍繞兩大目標,就是2020年實現農民小康和2050年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2.5:1。現代農業上新臺階,主要農產品中糧食自給率保持在35%以上,生豬自給率保持在6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到70%以上。到  2050年實現農業現代化。

  夯實三個基礎,就是要夯實農業生產基礎、農村生態基礎和農民生活基礎。

  確立四大戰略定位,就是要爭當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的試驗區、爭當全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示范區、爭當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高效轉化的集聚區、爭當全國國際性現代農產品物流交易的中心區。

  2013年起,重點啟動構建“十大工程、五大體系”,全面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強省建設。

  十大工程

  1.現代農業園區示范工程。重點推進河源燈塔盆地、江門開平、韶關仁化、湛江墾區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辦好海峽兩岸、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到2020年,建成5個以上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全省現代農業園區達到700個以上,扶持創建一批現代農業強縣。

  2.龍頭企業培優工程。力爭到2020年,全省擁有1家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和一批超100億元、超50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帶動產業化水平提高。

  3.農民合作社利民工程。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力爭2013年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比2012年翻一番,達到3萬家左右,農戶入社率達15%,2015年達到5萬家,農戶入社率達30%,到2017年農戶入社率達到50%。

  4.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優勢種子種苗生產基地,打造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和畜禽種業集團,顯著提高優良品種自主研發能力和覆蓋率。

  5.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建設水稻、生豬、玉米等2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產、學、研、推結合,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力爭到2020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以上。

  6.現代農業裝備工程。加強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縣建設,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力爭每年新增農機總動力100萬千瓦,到2020年,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

  7.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基本農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改造中低產田、沃土工程等項目建設,建設高產穩產農田。到2020年,力爭新建高標準農田2200萬畝以上。

  8.現代農產品物流工程。建設連接城鄉、輻射全國、連通國外的超大型、高檔次農產品批發市場,努力建成國際性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

  9.循環型農業生態工程。推動農業資源利用節約化、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農業產業鏈接循環化、農業廢棄物處理資源化,構建循環型農業生態體系,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協調友好發展。

  10.農業農村信息工程。啟動“金農工程”二期項目,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辦好農產品網上推介、展銷和交易平臺,開展物聯網建設試點。

  五大體系

  1.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綜合執法,爭取建立全省上下貫通、規范高效的農業綜合執法隊伍。

  2.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體制機制,加快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鼓勵發展良種推廣、農資供應、農技指導、農機服務、病蟲統防統治等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

  3.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強省、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和鄉鎮農產品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構建強有力的農產品和農資監管體系,全面實施食用農產品標識和溯源管理。

  4.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動植物疫情疫病監測、預警、防控和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農業應急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保障農業安全。

  5.農村經濟運行體系。健全農村經濟運行監測體系。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和專業合作社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促進農業規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