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順德區及財政省直管縣(市)林業、財政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2013年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印發給你們(可從廣東林業信息網www.gdf.gov.cn或廣東林業科技信息網www.gdfst.org直接下載)。凡申請2013年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的,均按本《指南》的規定辦理;不符合《指南》規定程序和要求申報的項目,一律不予受理。執行中如遇有問題,請及時與省林業廳或省財政廳聯系。
廣東省林業廳 廣東省財政廳
2013年2月7日
2013年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
根據《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粵府〔2006〕37號)和《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林業項目申報管理辦法》(粵林〔2005〕163號)及省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等有關規定,為進一步加強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管理,做好2013年度專項項目申報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意義和績效目標
(一)目的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林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2012年2月,省政府召開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開展新一輪十年綠化廣東工作,提出要建設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等三大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構建區域生態安全體系。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農林業科技創新的重點。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走“生態立省”,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要全面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實現森林資源“雙增”目標,建設現代林業強省和全國一流、世界先進的現代大林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技術是關鍵。目前,與世界和我國林業發達地區相比,我省林業發展中還存在著森林經營水平不高、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質量和功能低下、林業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實施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將進一步加強我省林業科技創新,增強林業科技的支撐作用,有效提高森林的經營水平和產業的發展能力,提高森林的質量與林業綜合效益,全面推進廣東現代林業建設。
(二)績效目標。
以林業科技創新帶動一批重大的、緊迫的、關鍵性的林業科技項目實施,并通過強化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林木新品種選育、困難立地造林、森林結構優化、生態景觀構建、森林資源培育、森林可持續經營、碳匯林業、森林多資源利用等科技創新取得明顯突破,盡快解決制約我省林業生態建設、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取得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增加林業技術儲備,更好地為廣東林業科技長遠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增強廣東現代林業強省建設的科技支撐。通過項目實施,重點解決一些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及油茶產業、林下經濟發展、林產品開發、有害生物防治等關鍵技術問題,每年取得3-5項重點林業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培育林木良種和新品系5個以上,解決2-3個主要林木良種的繁育技術,構建生態景觀林帶、低效林改造優化模式;建立林業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林1萬畝以上,逐步構建覆蓋全省的集科研試驗、示范、成果轉化于一體的林業科技試驗示范網絡。
二、支持范圍與申報對象
本項目主要支持開展林業重大公益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示范。廣東省境內(包括中央駐粵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林業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廣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可以自由申報本項目,各級林業行政管理部門不能作為申報單位申請項目。
三、支持環節與用途
省級資金用于支持科研開發和示范兩個環節,主要用于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與研究開發和示范工作直接相關的各項費用,包括:原材料費(種苗、肥料、藥劑/制劑等)、設備購置及使用費(設備購置、試制及一般設備的使用等費用)、專用業務費(造林費、撫育管理費、測試分析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合作交流費、咨詢費、信息/資料與知識產權事務費等,其中后四項支出合計不能超過總支出的15%)。
四、申報內容與資助資金額度
(一)項目類型。
專項本年度項目分為重大項目和面上項目兩大類。
(二)項目內容。
圍繞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和產業發展,開展林木良種選育、森林資源培育、困難立地造林、森林可持續經營、生態景觀構建、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林業多資源開發利用、森林碳匯計量監測等關鍵技術攻關,推進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及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應用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優良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用材樹種良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
(2)生態景觀林帶營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3)森林進城圍城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4)工業原料林資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5)森林可持續經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6)林業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7)碳匯林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申報項目具體內容詳見附件1。各申報項目所涉及的主要內容應在此范圍內,且不能與國家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專項等)的主要內容重復。
(三)項目申報資助資金額度。
重大項目申報資助資金額度不超過100萬元,面上項目申報資助資金額度不超過30萬元。鄉土闊葉樹種、珍貴樹種、油茶等三項內容可申請重大項目。
(四)項目實施期限。
重大項目實施期一般為5年,面上項目一般為3-4年。
五、申報條件
(一)申報單位條件。
1、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強的科研開發實力,運行管理規范;具有能夠承擔本項目有關創新研究和把握學科發展方向的學科帶頭人,科技人員年齡、學科結構合理,人員相對穩定的技術隊伍。
2、具有開展科研開發工作所必需的工作基礎、科研設施及運行管理經驗,包括前期研究基礎和試驗示范基地等必要的實施條件,并能夠提供試驗示范相應的配套資金,以保證科技項目的延續性。申報單位或參與單位有可用于申報項目開展試驗研究工作的林地(自有或長期租用,需提供林權證或經公證的租地合同),重大項目建立試驗示范基地應不少于500畝,面上項目應不少于200畝,且相對集中連片。
3、往年已立項項目在實施期內,且省財政補助不超過兩次、屬于重大項目范圍的可繼續申請;省財政僅補助一次的面上項目可繼續申請,但2012年度新立項的面上項目2013年暫不接受繼續申請。繼續申請項目實施進展良好,并提交“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進展情況報告”。不屬于繼續申請項目的,項目申報單位(包括聯合申報中的任何一方)和第一申報人及所有參加人,對同一研究內容不得進行重復和交叉申報;同一單位或第一申報人對本單位或本人以往年度已立項的項目,不能對相同或相近內容進行重復申報。
4、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財務人員具備會計從業資格。
5、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實現責任和風險共擔、知識產權和利益共享。項目聯合申報各方須簽訂共同申報協議,明晰各方工作內容、任務、經費安排及知識產權歸屬等事項。
6、申請重大項目的申報單位除符合以上要求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具有產學研合作基礎,項目聯合申報單位2-3個;有較穩定的研發團隊,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不少于3人。
(二)申報人條件。
1、申報重大項目的第一負責人應具有正高級職稱,申報面上項目的第一負責人應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或取得碩士學位以上且參加工作時間超過三年以上。項目負責人應有固定單位,無不良科研行為,從事與申報項目相關的研究或技術開發等工作三年以上。
2、申報項目第一負責人應是申報單位的正式在職職工,年齡不超過58周歲(按2013年2月28日計算)。
3、項目申報人只能主持申報1項本年度專項資金項目;承擔以往年度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且2012年底前還未到項目實施期限的項目負責人,除符合繼續申請條件的以外,本年度不能申請新的項目。2012年底前已到項目實施期限,但未按要求提交項目驗收申請材料的項目負責人也不能申請新的項目。
六、申報程序
(一)市縣所屬的項目申報單位向同級林業、財政部門提出申請,同級林業、財政部門對項目的真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核后聯合逐級上報省林業廳、省財政廳;財政省直管縣所屬的項目申報單位經同級林業、財政部門審核后,直接上報省林業廳、省財政廳。
(二)省直屬林業單位,省內及中央駐粵林業及相關領域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以正式文件形式直接向省林業廳、省財政廳提出申請。
七、申報要求
(一)申報方式。
1、項目采用網上申報和紙質材料申報兩種形式同時進行。
2、申報單位登陸“廣東省林業科技業務綜合管理系統”(http://210.75.49.15:8080/gdfms/),注冊用戶進行申報;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登錄系統進行審核。
3、網上申報材料經地級以上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核提交后,方可正式打印書面申報材料;省屬及中央駐粵單位經本單位審核提交后可直接打印。
(二)限額申報。
每個地級以上市各限申報面上項目共5項,但同一申報單位申報項目限1項;財政省直管縣(市)各限申報面上項目1項;省屬和中央駐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各限申報面上項目10項,省林業廳所屬非科研單位限申報面上項目1項。申報重大項目的,每個地級以上市不超過1項,省屬和中央駐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不超過3項。各單位要嚴格執行限額申報規定,凡超額申報的,該單位所有申報項目一律不予受理。
(三)申報時間。
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13年3月20日下午5時;各地、各單位于2013年3月29日前將項目書面申報材料上報省林業廳(科技與交流合作處)和省財政廳(農業處)。書面申報材料需與網上審核提交的材料一致。申報材料以簽收時間為準,逾期不再受理。
(四)審核要求。
1、各市和財政省直管縣(市)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審核所報項目及所附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負責受理和初審申報項目的林業主管部門必須對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后在每一復印件上出具“與原件相符”的審核意見并加蓋部門公章予以確認。各市和省直管縣財政部門負責所報項目及所附相關材料的合規性審核。
2、需要市縣財政投入扶持資金的項目,必須由同級財政部門出具同意按規定投入資金的承諾文件。
3、所有項目的承擔單位必須承諾愿意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五)材料內容。
1、項目申報書(按系統申報格式)。
2、項目申報的有關證明材料(包括試驗示范用地林權證、地形圖等)、承諾書及申報單位法人證書(復印件)、上年度資產負債表、申報人身份證件及在職正式職工證明等。
3、往年已立項的項目,申請繼續實施的應提交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報告(網上申報時在執行管理中填報,并導出后打印書面材料作為申報書內容報送)。
4、市縣林業和財政主管部門聯合逐級向省林業廳、省財政廳上報的申報文件;省及中央駐粵單位直接向省林業廳、省財政廳上報的申報文件。
5、申報項目匯總表(附在申報文件后,格式見附件2)。
(六)報送材料數量。
項目申報書及其附件(雙面裝訂成冊)一式10份,其中:正本2份(在封面上注明),省財政廳(農業處)和省林業廳各1份;副本8份,報省林業廳。
八、項目管理
(一)項目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按照“公開申報、公平競爭、專家評審、擇優支持”的原則,通過評審擇優選擇并落實項目承擔單位。
(二)項目申報單位如實填報項目申請事項,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發現提供虛假材料的,取消當年參評資格和以后年度申報資格。
(三)省林業廳組織對申報項目進行形式審查,不符合指南要求的項目不再進行專家評審。
(四)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組對通過形式審查的項目進行評審,重大項目還將組織進行現場答辯,經綜合評價確定擬列入專項計劃的項目。
(五)經省財政廳批準下達的專項資金項目承擔單位應與省林業廳簽訂《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合同書》;項目承擔單位應根據《合同書》要求組織項目實施,如期完成項目任務。
(六)項目執行期間,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階段性考核,對未按合同執行,達不到階段考核目標,配套條件得不到落實的項目,管理部門有權終止合同。
(七)項目績效評價按省財政廳及省林業廳的有關要求進行。
(八)項目完成后,省林業廳會同省財政廳按省專項資金項目及科技項目管理的有關要求、項目目標對項目進行驗收,并將驗收結果作為今后安排財政資金的重要參考依據。
九、其他事項
1、本指南由省林業廳會同省財政廳解釋。
2、本指南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附件:1.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內容
2.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2013年申報項目匯總表
附件1: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內容
項目內容包括以下15個方面,其中:鄉土闊葉樹種、珍貴樹種、油茶可申請重大項目,面上項目均可自由申報。
(一)優良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樹種良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
1、優良鄉土闊葉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1)
開展主要鄉土闊葉樹種良種選育、苗木繁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選育優良種源、家系、無性系和新品種,建立鄉土闊葉樹種遺傳改良工程技術體系,研究優良品系無性快速繁殖產業化技術和高效栽培技術,建設優良種質資源基因庫和良種繁育基地,營造優良種源、家系、無性系、新品種與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試驗示范林。
2、珍貴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2)
開展珍貴樹種良種選育、壯苗培育、高效栽培及促進心材形成技術研究與示范。選育速生、優質、抗逆及心材率高的珍貴樹種優良種源、無性系和新品種,構建主要樹種苗木快繁和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優良種源、無性系、新品種與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試驗示范林。
(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3、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3)
開展生態景觀林帶優良植物材料篩選,主要樹種和木本花卉良種選育、苗木快速繁殖,特色景觀林帶構建模式、經營技術等研究,構建優良樹種、優化配置模式的生態景觀林示范帶。
(三)森林進城圍城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4、城市森林結構優化與城鄉一體化生態體系構建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4)
開展城市森林主要植物材料篩選及結構優化、城市群景觀生態廊道構建、近自然城市森林經營等研究,構建城鄉林業生態建設一體化技術體系和示范林。
(四)工業原料林資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5、工業原料林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5)
開展松、杉樹種雜交育種、高世代育種、無性系選育及平衡施肥等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完善良種培育與栽培技術體系,建立優良品系及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林。
6、木本糧油樹種良種選育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6)
開展油茶等主要木本糧油樹種良種選育、無公害栽培、精深加工及高值化開發利用、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等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開展本地油茶優良資源的收集、區域試驗與測定,構建油茶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優良品系、高效栽培及精深加工技術示范基地。
7、木竹材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分類號:2013007)
開展速生材利用、木竹功能性材料開發、廢棄木質材料高效加工利用等研究,推進木材加工新技術、新產品規模化應用。
(五)森林可持續經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8、沿海防護林體系構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8)
開展沿海防護林、紅樹林抗風、抗病等抗逆性強的優良植物材料選育,防護林結構調控及維護技術研究與示范,紅樹林內管道養殖系統研究與示范,建立沿海防護林植物新材料及結構調控技術試驗示范林。
9、困難立地造林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09)
開展沿海困難立地、粵北石漠化、金屬礦山廢棄地等困難地造林樹種選擇、配置模式及造林技術研究,突破困難立地造林技術瓶頸,建立不同立地適生樹種、栽培模式及造林技術示范林。
10、森林經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10)
開展疏殘林、純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改造及大徑材培育關鍵技術研究,構建森林高效經營利用技術體系,建立低效林改造和大徑材培育試驗示范林,促進森林結構調整優化、生態功能和林地生產力的提高。
11、林特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11)
開展森林食用、藥用等林下經濟植物及筍材竹良種選育、資源培育、新產品開發等研究,構建林特產資源高效、安全培育示范基地。
(六)林業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1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12)
開展森林主要病蟲害及林業有害植物的生物防治、持續控制技術研究與示范,研制新型林用無公害制劑,研發天敵昆蟲繁育及其應用技術;開展林業有害生物實時監測與早期預警技術研究,構建以生物防治等無公害措施為主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持續控制技術體系。
13、野生動物繁育及疫病監測控制技術研究(項目分類號:2013013)
開展野生動物繁育、野外監測技術研究,促進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開展野生動物疫病傳播途徑、疫病防治技術等研究,構建野生動物疫病防控技術體系。
14、森林防火監測與安全撲救技術研究(項目分類號:2013014)
開展森林火災動態監測、風險評估、安全撲救等技術研究,構建森林火災監測與安全撲救技術體系。
(七)碳匯林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15、碳匯林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分類號:2013015)
開展森林碳匯計量監測方法研究,構建森林碳匯計量監測技術與指標體系;開展高效固碳樹種篩選、高碳儲量森林結構優化、碳匯林定向培育技術等研究,增強森林碳匯能力。